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整体经济发展形势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来喜
    2019-01-19 13:55:42   转载
               第一部分

    1978-2018,中国经济奇迹的动能



   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,1978-2018,中国经济奇迹的动能,也就是中国经济有这么大一个奇迹背后的因素是什么?我们要用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40年,我们到底发展的背后的动能是什么?



    我们用几个数来概括一下中国经济的奇迹,首先第一个概念呢,就是中国的名义GDP从1978年的0.37万亿到了2018年的今年的话差不多是88万亿,这是多少倍呢?大家一看就可以接近200多倍的增长;另外一个就是实际GDP指数,实际GDP指数就是以某一个年的数值为标准,然后同等计算,按照这个指数测算呢,1978年到2017年,实际上是增长了34.4倍,也就是名义上增长了200多倍但实际上增长了34.4倍,也是一个很大的奇迹。


    无标题9.png


    接下来我们再看,中国和美国、日本的GDP对比,我们先看这40年,我们先看最近这30年,1988年中国的GDP是3000多亿美元,而美国呢是5万多亿美元,美国的GDP 是中国的将近17倍;到1992年的时候呢还是我们的15倍,到2000年美国的GDP突破10万亿美元,而中国的GDP呢1万多亿美元,还是我们的8倍多。


    我们顺着这个图表继续往下看,到2000年以后快速的增长,很明显是个快速的增长,然后呢在2016年超过了日本,然后到2017年的时候实际上中国GDP 已经接近美国的70%了,很明显看到最近这30年呢是一个快速增长,尤其是这40年当中的最后这20年,长的非常迅猛,那么我们回顾一下,中国这30年为什么增长的那么快呢?


    我们再对中国、美国GDP 对比表,我们一看就很显然,那么这个图是什么呢?这个图是从1952年,严格意义上讲1945年抗战胜利,二战结束,那么1952年相对来说经济是平稳的,然后1952年以后呢,我们看美国、日本和中国这个名义GDP按美元计算他的一个增长的速度,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汇率的问题,所以说呢我们看到像日本的数字有些波动,主要跟汇率有关,其实日本GDP按照绝对数是稳定的、慢速的在增长,而不是上下的浮动,那么我们可以看到,很显然,那么从1952年到1988年的30多年,基本上中国的GDP一直在低位徘徊,而日本提前中国25年到30年先迅速的增长起来,2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,因此中国跟日本的增长速度大约能有25年左右的差值。


    无标题2.png


    我们看另外一组数字,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,其实在1978年的时候,中国的GDP在全球的GDP当中只占到1.8%,到2000年的时候占到3.6%,到2008年的时候才占到5%,那么我们看到在2017年的时候呢,已经占到15%了,这就是我们说中国经济的一个奇迹。


    好,那么同时呢我们再对比的话呢,美国的GDP呢在近40年来也是增长,而且也是相对稳定的增长。


    无标题3.png


    我们再看一个数据,日本、中国、前苏联名义GDP占美国的比重,在1975年之前,前苏联GDP一度占到过美国GDP的40%多,而后呢,从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快速增长,1986年以后,日本的GDP占美国的比重迅速增加,一度过了70%,这里面有一个事情,大家知道1985年的“广场协议”,西方国家逼着日元升值,升值的结果是日本的GDP更高了。


    但是我们看到,1995年以后占比例下降,同样呢这里面很大的因素是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的问题,但总体来说,日本的GDP 也是很高的,直到2016年被中国超越。


    概括一下1988年到2018年短短的30年,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从原来的17倍到现在60%以上,据世界银行预测,2018年中国的GDP能到14万亿美元达到美国的70%,从另外一个数字看1978年到现在,中国、美国GDP的增速,我们看到,美国的GDP的增速一直是相对的稳定,是大约的4%左右,4%左右,日本是1.5%左右,中国是百分之十几,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国经济的奇迹。



    那么中国这40年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呢,我们用数字来说明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动能是什么,研究这40年,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,中国的GDP增长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,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到1988年,这段快速增长背后的动因是什么,很简单,1978年之前我们的起点太低了。


    我们的日子太穷了,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,改革开放直接解放了劳动力,大家拼命的劳动,其实就是一个起点太低,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导致的我们经济的快速增长,也就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就解决一个吃饱的问题,吃饱就是最大的动能。


    1989到1991年,中国经济由于政治、经济一系列因素加上东欧剧变等因素跌入了一个低谷,但是从1992年开始,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,我们看到现在成长的企业家,有一个名称叫“92派”,就是典型的1992年开始下海,从传统的体制当中走出来,搞活了经济,推动了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。


    这一轮快速增长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?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制度搞活了。解决了消费的什么问题呢? 90年代可以理解为是工业化,基础的工业化,解决了我们劳动不累的问题,像拖拉机、收割机、农用运输车、自行车、摩托车,其实是解决我们劳动不累的问题。同时从基建的角度来说解决了能源、交通、原材料这些基础的问题。


    进入2001年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中国加入WTO,一下子从国内市场走向了全球的市场,带来了中国经济又一轮的增长。从2001年到2008年,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奇迹,实际上发生在这近10年当中,体现在什么地方呢?三驾马车同时拉动,一驾马车呢就是内需,吃饱了不累了,我们需要有房子住,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内需;第二个是基础建设投资,高速公路、铁路、城市建设等快速增长。第三个就是出口,三驾马车同时拉动。


   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,2009年四万亿刺激,2010年之后开始又一轮的增长,但是我们看到这轮增长的动力就不足了,可以理解为后面这几年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一个中高速增长期,过去我们基本来说是平均百分之十几,10%是个中位数,一到了8%那就危险了,但现在怎么样,现在平均这几年大家可以看到7%的中位数,到了甚至更低,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经济的形式。


    简单的概括,中国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的动能在哪里,1978年到1988年,起点太低了,解决了吃的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。1992年到1998年,那是机制搞活了,确立了市场经济主体地位,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是什么呢,就是解决了不累的问题。


    那么2001年到2007年呢,加入全球了,市场做大了。那么2012年以后呢,一直好能够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增长,是因为机会太好了,因为中国这些年经济增长的太快,刚刚工业化就赶上了个信息化,那么信息化直接激活了经济,最典型的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什么,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,像移动支付、电商、各种平台,持续保持着活力,可以理解为刚工业化就赶上了信息化的浪潮。


    无标题4.png


    我们再分行业看看GDP的占比就非常的清晰,我们看到80年代的时候,农林牧副渔占到整个GDP的百分之三十几,这是最高点的时候,这是第一个阶段,那么第二个阶段,大家看看典型的是什么,工业;第三个阶段,既有工业同时有房地产持续增加,一直到现在房地产占的份额仍然很大。


    再往现在我们看到是金融业、其他的行业、服务业在增加。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,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因是不同的。那么下一步会是什么,下一步可能是健康的问题、快乐的问题和自我成就的问题。


    无标题5.png


    我们再看一下,中国经济增长动因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,就是中国人口结构,这个是从1950年到现在中国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图,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,中国可以理解为两个大的高峰期:


    一个高峰期是从1962年到1975年这个十年,这个十年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500多万,这十二年有3亿人。


    第二个高峰是1986年到1990年这个小高峰, 1991年开新增人口呢持续减少,然后稳定在1600万左右,2013年全面放开二胎以后有一个突破,但随后又逐渐恢复。


  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,中国过去这几十年的增长基于一个强大的因素,廉价的劳动力,廉价的劳动力有多少呢,我们一看就是非常的清晰,1962年出生的人等到改革开放的时候,1978年十几岁,有了劳动能力,只要他不懒,就能够在农村过得好一点,等到1992年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确定的时候,他们随便开一个公司就可以生产,然后呢等到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,全球一下子增加了很多的,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多的劳动力,这就经济增长背后的人口动因。


    无标题7.png


    大家看一个国际上的数字,叫做工作人口占到总人口的比例,工作人口指得是15岁-64岁的人占的总人口的比例,那么可以简单的理解,年轻人多,干活的、创造价值的多,也就是挣钱的人多花钱的人少。


    上个世纪60年代、70年代一直到1990年之前,日本的工作人口占得比例是非常高的,接近70%。中国经济得益于在1980年以后,中国的年轻人口、劳动人口的占比迅速提升,一度到过72%。可以简单理解为,干活挣钱的人多,创造价值的人多花钱的人少。


    我们看到很明显,日本的经济下滑,和他工作人口的占比的下滑基本相当。从这张表里也可以看到,日本经济的增速和中国对比,人口的比例结构正好差20年,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是差20年,因此劳动力人口是经济增长背后的重要动因。



    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,是不是很骄傲了呢,很多人常说一句话:厉害了我的国!然后说日本早就不行了,很不把日本当回事,这些人就属于没有数,知道什么叫没有数吧,就是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,仅仅是刚发展了一点点,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,我们可以很骄傲很自豪增加点自信,但是我们一定要理性的看待我们现在所处在的地位,一定得有数,说话不能没有数,看事不能没有数,那么我们就看,中国经济40年的快速增长,差在什么地方呢,我们再看下一个数字,我们就心凉了。


    无标题8.png


    我们看到,2017年世界各国人均GDP及排名,我们从这个数字当中一看,中国2017年的人均GDP是8643美元,而世界平均呢是10728美元,也就是我们离世界平均值还差一大块,所以说,踏下心来告诉大家承认吧咱们还在发展中,咱们是在发展中的国家,记住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现状。


    我们再看看日本,我们说日本是失去的20年,但是我们说即使他失去了20年,他的人均GDP是38440多美元,大约是我们的4.4倍,也就是人家已经失去了20 年了,现在还是你的四点几倍,知道什么叫差距吗,这就是差距!美国是59501美元,大约是我们的接近8倍的关系,人均GDP。


    我们看完这个数字以后就知道了,其实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,总量方面我们大约占了全球的15%,美国占25%,但实际上我们有接近14亿多的人,美国只有3亿多人口。


    按照这个数推算,如果我们保持年增长6%的速度,全球经济按2%算,我们人均GDP达到全球的平均数还需要6年。更让我们沮丧的是下一个数字,日本的人均GDP曾经一度是我们的83倍,94年,到现在还是我们的4倍多,也就是说我们忙啊忙啊忙活了40年,创造了巨大的成就,到2017年,终于赶上日本的1979年了。也就是说我们忙活了40年,人均GDP刚刚达到了日本40年前的水平。


    要赶上美国需要多少年呢,从总量上计算,美国按2%算,我们按6%算,大概需要12年,这是总量,别提人均啊,提人均我们差距太多了,再忙活50年也够呛。


    无标题.png


    另一个数据是人类发展指数。人类发展指数是以人的“预期寿命、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”来衡量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,从这个指数上看,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超过平均数了,同时从这些数字上可以判断,中国仍处在一个发展中国家,可以理解为是个成长期,这意味这我们有无限的潜力,关键是我们的动能在哪里?


    我们接着分析,我们未来再想强劲增长,危机在哪里,还有没有可能快速的增长的动能?前30年,1978年到2008年呢,平均几乎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;现在呢,大概是百分之七八的增长,比原来增速放缓。



    我们未来增长的危机在哪里呢,很显然,第一个就是人口的危机,中国人口的最高峰,从62年开始这一段的高峰,正在逐渐的减少,62年的人今年就57岁了,那么意味着再有若干年,我们每年平均要减少2500万人,那么我们新增劳动力有多少呢,从这里来判断的话就是1600万,也就是我们净减少劳动力900万,而且一直要减少多少年呢,减少接近30年。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第一大危机,人口危机,新的劳动力危机,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

    0117.jpg


    另外一个危机是什么呢,我们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的竞争力,过去我们靠劳动力便宜,随着经济的增长,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在日益提高,通过单纯的拼劳动力的成本,东南亚比我们低的多。


    当然我们说,全球制造业成本不光是跟劳动力有关,还和你整个的工业基础有关,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广大的工业体系,你要到柬埔寨去生产一个东西,虽然你的劳动力成本低,但是你所有的部件配件配套什么都没有,那这个地方成本也不一定低,仅只是人口工资比较低而已。


    当然呢,我们再想继续指望低的工资来增加竞争力,也不现实,人民也不答应啊,你光让人干活,拿低工资啊;党也不愿意啊,党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,就得让人家高工资,所以说,单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说,我们的优势正在丧失。


    还有一个呢,我们的能源也是个劣势,美国石油天然气,比我们价格更低。我看了波士顿公司研究的数据,也就是,美国比中国的制造的成本人力上高一些,但是总体高不太多,也就是说的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的差距正在缩小。


    我们再来分析,中国经济为什么这几年一直是中高速增长呢,其实是进入了一个相对连年下行的一个时期,也就是从高速增长到了一个中高速,中高速是好听,实际上是中速,那么什么原因呢?


    第一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,也就是,从1949年到2049年,这100年当中,前30年属于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个基础,中间30年属于从少到多,数量的变化;后30年是,09年开始,是从大到强,也就是本身数量不再是核心;


    第二个呢,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在放缓,我们知道啊,2000年的时候,中国的高速公路才1.6万公里,到2015年的时候,就12万公里了,那么你再修高速你往哪里修去,实际是在放缓。港口机场码头呢,其实也是在放缓。同时城市的空间,2000年的时候呢中国城市建成面积,是2.2万平方公里,那么仅仅12年的时间就增加到4.5万平方公里,也就是这12年,中国又再造了一个中国的所有城市。


    还有一个呢,就是固定资产投资,增长速度呢也在放缓,工业生产能力过剩;还有就是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也放缓, 贸易增速也在放缓,所以说经济呢进入一个中速,中低速发展阶段。


    回忆我们这40年,我们全面认识它,有进步但是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,我们关键是要找到背后的动因在哪里,原来的动因失去以后,如何再找到新的动因。


    这一讲我就讲到这里,请继续关注下期演讲内容,谢谢大家!

    --附录--



    韩志辉博士针对互联网下半场的商业战争,


    给你一套体系化可操作的


    营销战略新思维模型作战图!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